摘要: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美育课程新路径,将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融入其中,开展技能化教学改革。以“美德相融、产学结合”为导向,借助现代数字技术,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,构建全新美育生态,有效提升学生素养,让学生在美育教学实践中收获知识、提升能力、塑造品格,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,为职业院校美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。
关键词:美育;创新教学模式;技能化教学;美德相融
一、实施背景
在“文化自信”与“新文科”建设的时代浪潮下,高职院校美育面临诸多挑战。一方面,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传统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方式;另一方面,学生审美素养参差不齐,文化认同感不足。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凭借“艺术 + 技术”的办学特色,依托福建省丰富的非遗资源,提出以传统文化、非遗技艺为依托,数字技术为手段,美育思政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方案,旨在打破传统美育局限,实现“德技并修”的育人目标。
二、主要经验做法
(一)推行阶梯式美育课程设计
构建“认知-实践-创新”三阶课程体系:
1.基础认知,启蒙美育:开设《大学生美育基础》《传统文化与技艺入门》理论必修课,覆盖全体学生;借助VR虚拟展厅、非遗大师工作室等,全方位展示剪纸、音乐、国画、书法等传统文化技艺的内涵,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。
2.技能实践,提升能力:设置“非遗工坊”实践模块,学生需完成至少16学时的手工技艺、音乐欣赏、国画书法等,。如在剪纸课程中,学生既要掌握传统剪纸技巧,又要运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数字化创作。。
3.融合创新,激发潜能:开展“非遗 + 科技”项目式学习,鼓励学生参与剪纸动画、AI民乐编曲系统、文创产品开发等项目,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。
(二)美育教学模式创新
1. 双师协同,优势互补:聘请非遗传承人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授课。在剪纸课程中,非遗大师传授剪纸技法,工程师讲解3D建模及动漫制作,让学生同时学习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。
2.赛教结合,以赛促学:举办“非遗文创设计大赛”,优秀作品直接对接企业生产。如学生设计的“剪纸动态表情包”被文旅公司采纳,下载量可观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。
3.沉浸教学,增强体验:打造校园美育空间,建设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,设置“数字书画长廊”,学生扫码即可观看创作视频,实现“行走中的美育”。
图1-2 剪纸沉浸式技能教学
(三)教学方法创新
1.剪纸教学,传承创新:邀请非遗剪纸传承人进校授课,传授技巧的同时,讲解文化内涵,并融入思政元素。如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剪纸作品,培养学生爱国情怀。利用VR技术构建虚拟博物馆,提升学习体验。技术赋能,思政融合。学生以党史故事为题材,创作《血汗铸辉煌》《抗疫英雄》等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、福建省艺术馆收藏。
图3 课堂剪纸教学
图4 《血汗铸辉煌》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
2. 音乐教学,多元体验:通过合唱课、声势课、口风琴课,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审美能力。合唱中感受声音魅力,声势课将身体律动与音乐结合,锻炼节奏感与创造力。
图5 排练合唱曲目《歌唱祖国》
图6 身体打击乐进阶排练课
3. 书画教学,注重素养:改变传统教学模式,注重审美体验,引导学生感受书画艺术魅力。融入文化元素,提升学生文化素养。鼓励个性表达,尊重学生差异,发展独特艺术风格。
图7 书画个性表达
(四)形成育人合力
1. 四维联动,协同推进:教务处、学工处、团委、校企合作中心协同合作,分别负责课程开发、社团活动组织、文化节举办、产业资源对接,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。
2. 积分激励,激发动力:实施“美育积分制”,将学生参与非遗工坊、文创项目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,与奖学金、实习推荐挂钩,激励学生积极参与。
3. 产学融合,创新发展:推动美育与多学科融合,开展跨学科教学。引导学生设计研发剪纸动漫、VR等文创产品,助力创新创业,促进产学协同发展。辅导在校学生设计研发创意创新剪纸及其衍生品,如剪纸动漫、剪纸VR、剪纸新型包装设计、剪纸IP等,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,策划文创产业项目,产学融合。
图8 文创产品-茶盒包装设计
图9 文创产品-手机壳设计
图10 福文化礼盒
(五)推进美育教科研工作
1. 课题研究,探索路径:承担《非遗数字化传承与高职美育协同机制研究》等课题,深入探索非遗与美育的协同发展路径,并发表相关论文。
图11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典型案例
2. 教材开发,丰富资源:编写《匠心巧剪》等技能教材,《剪纸艺术中的美学实践》入选省级规划教材,为美育教学提供优质资源。
图12-13 中国剪纸实用教程《匠心巧剪》
3. 成果推广,示范引领:教师总结经验成果,撰写论文并开展交流研讨。学校举办成果展示会、经验交流会,向其他院校推广改革成果。
三、成果成效
(一)学生素养显著提升
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日益浓厚,审美素养明显提高,能够更敏锐地感知和欣赏美。在创新能力方面,学生在各类文创设计、艺术创作比赛中屡获佳绩,展现出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。
图14-15学生获奖证书
(二)文化传承意识增强
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的了解更加深入,主动参与学习和传承。学校成立多个非遗传承社团,积极开展文化活动。学生还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结合,开发出众多文创产品,为非遗传承开辟新途径。
图16 学校成立剪纸社、书画社、音乐社等
(三)教学质量与社会影响力提升
美育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广泛认可,课程受到学生喜爱,评价满意度不断提高。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,吸引了众多兄弟院校前来交流学习,校地合作也不断加强,建立了校外美育实践实训基地。
图17 校地合作——设立美育实践基地
四、经验总结与推广应用
(一)经验总结
1. 多方融合,协同发展:推动技艺与科技、美育与思政、课程与产业、校园与社会融合,提升学生素养与专业竞争力。
2. 挖掘资源,增强自信: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,融入教学,丰富教学内容,增强学生文化自信。
3. 创新教学,激发潜能: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,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,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。
4. 协同合作,形成合力:校内各部门及学校与校外机构协同合作,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与实践机会。
(二)推广应用
1. 课程与模式推广:将阶梯式课程设计和创新教学模式推广至其他高职院校,各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优化。
2. 教学经验分享:通过举办师资培训、教学观摩等活动,分享剪纸、音乐、书画等板块教学经验,提升教师教学水平。
3. 合作交流推进:加强与其他院校、文化机构、企业的合作,共同开展美育实践活动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。
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美育改革实践,以“美美与共”理念重塑高职美育范式,为职业院校美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“福软方案”,在培养文化传承者与数字公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。